會計17-01投資之意義及類別

17-1.1投資之意義及目的

意義

為獲取經濟利益,將資金或財物應用於某種事業的經濟活動。

目的

1.調節資金需求。

2.獲取投資收益。

3.長期股權投資。

種類

權益證券投資

1.股票(普通股、特別股、認股權),成為股東。

2.獲取股利收入。

債權證券投資

1.公債、公司債、應收帳款、應收票據,成為債權人,有債權請求權。

2.獲取利息收入。

衍生性商品投資

1.期貨、選擇權,簽訂合約、交換契約。

2.套利、避險。

其他投資

應收帳款、應收票據、投資性不動產、基金。

 

17-1.2權益證券投資類別之判斷流程

 

17-1.3權益證券投資之類別

持股比例

20%

20%~50%

50%

對被投資公司影響力

無重大影響

重大影響、聯合控制

控制能力

交易目的

備供出售

會計項目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採用權益法之投資

後續衡量方法

公允價值法

權益法

權益法及合併財務報告

後續衡量基礎

公允價值

帳面金額

公允價值變動

綜合損益表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金融資產評價損益

綜合損益表

其他綜合損益

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

不認列

減損損失

不認列

認列

以個別證券投資單位

報表列示

預期一年內出售:流動資產

預期一年後出售:非流動資產

非流動資產

重分類

1.對被投資公司無重大影響之股票投資

 (1)只能按公允價值衡量,不得重分類。

 (2)FVPLFVOCI兩者之間不得重分類。

2.對被投資公司影響程度改變時,採用權益法或停止採用權益法。

 

17-1.4權證券投資類別之判斷流程

 

17-1.5債權證券投資之類別

 

交易目的

持有至到期日

會計項目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

後續衡量基礎

公允價值

攤銷溢折價後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綜合損益表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金融資產評價損益

不認列

減損損失

不認列

認列

重分類

1.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按攤銷後成本衡量

 (1)資產負債表:以重分類日公允價值做為帳面金額。

 (2)綜合損益表:無重分類損益。

 (3)減損評估:將重分類日視為原始認列日,以有效利率評估減損(認列減損損益時相對調整備抵損失)

※重分類日:次一報導期間開始日

2.按攤銷後成本衡量→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

 (1)資產負債表:以重分類日公允價值做為帳面金額。

 (2)綜合損益表:重分類日公允價值與攤銷後成本之差額認列為重分類損益(金融資產評價損益)

 (3)減損評估:不適用。

可消除或重大減少會計配比不當,不可重分類。

 

17-1.6投資之會計項目

資產負債表

資產

 流動金融資產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評價調整-流動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資產-流動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資產評價調整-流動

  避險之金融資產-流動

  避險之金融資產評價調整-流動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評價調整-流動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

  累計減損—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

 非流動金融資產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評價調整-非流動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資產評價調整-非流動

  避險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避險之金融資產評價調整-非流動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評價調整-非流動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累計減損—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採用權益法之投資

  採用權益法之投資成本

  採用權益法認列之投資權益調整

  累計減損-採用權益法之投資

負債

 流動金融負債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流動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評價調整-流動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負債-流動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負債評價調整-流動

  避險之金融負債-流動

  避險之金融負債評價調整-流動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負債-流動

 非流動金融負債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非流動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評價調整-非流動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負債-非流動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負債評價調整-非流動

  避險之金融負債-非流動

  避險之金融負債評價調整-非流動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負債-非流動

權益

 資本公積

  採用權益法認列關聯企業及合資股權淨值之變動數

 累積其他綜合損益AOCI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其變動金額來自信用風險

  其他權益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投資未實現損益

綜合損益表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股利收入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評價損益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評價損益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損益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負債損益

 採用權益法認列之損益份額

 金融資產重分類損益

 處分金融資產損益

 

其他綜合損益OCI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損益

  其他綜合損益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投資未實現損益

  採用權益法認列之其他綜合損益份額

 

17-1.7其他綜合損益

※後續可能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未實現損益、避險工具之損益。

※不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重估增值、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投資未實現損益、確定福利計畫之再衡量數、避險工具之損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會計17-02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統測試題

會計17-03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會計17-01投資之意義及類別-檢定試題